此外,我们从研发阶段就通过测试和认证的方式对光伏产业提供支持,包括扩展测试项目,提供比现有标准更高的可信程度,并加强了新产品的银行可贴现性。
在商业方面,使用太阳能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的发明,之后首先用在特定领域,并没有得到推广,这里包括两点原因:一方面,虽然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属于半导体行业,起初半导体价格很高,因此太阳能产品价格昂贵。光伏照明前景光明有人说太阳能、LED、光伏可以优势结合,有点像天仙配。
偶尔有一点,那定是有钱人家在户外做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LED领域出现了将黄光作为白炽灯相近的光谱,从而应用于照明器具。丁孔贤说,回想二三十年前,那时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夜间的户外通常都很黑暗,根本没有亮光。但是20年后这种状况已然改变,产业逐渐步入正轨。作为细分产业,中国的光伏照明在全世界都是有发言权的。
不过,当初LED发展局限性很大。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尽管过去要花上千美元的事情现在几十美元就能做到,但这种创新在市场上还是立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在1998年时一下增长到几百万台太阳能灯的产品市场。8月10日,记者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明)召开的太阳能行业曝潜强标网筹建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前邀请皇明申报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全标准,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安全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推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标准化。
2011年2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浙江海宁太阳能热水器小作坊的种种劣行。因此,制定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全标准势在必行。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强制性安全标准,如安全的安装等强制性标准。电热带连接处在楼顶,许多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过程中用手工剪裁、打火机密封,烧烤不均匀,密封不严,或用电工胶带缠绕,水汽极易进入,通电后容易造成连电起火。
据介绍,之所以出现上述质量乱象,重要的原因在于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存在标准约束力不够、相关规定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导致不安全产品肆意横行,市场乱象频现。如今,这一质量门迟迟难以破解,不仅小作坊仍然存在,同时许多主流太阳能热水器厂商也走向了粗制滥造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四巨头呼吁,在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入45天倒计时之际,我国政府、行业、企业应当三位一体积极应对,制定反制措施。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共商对策。另外,从经济上采取措施,联系一些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表达反对的态度。面对着外患内忧,中国的光伏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技术,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样才是真正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保证。
当然,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的提出,欧盟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诉讼,曾少军认为,我们必须表达出中国政府和行业的声音,譬如组织国内的企业通过法律的途径积极应对反倾销的诉讼。内忧是国内的光伏企业本来想启动国内市场,但很多光伏企业投资之后,实际上电站运营的电量没法上网。所以国外卖不出去,国内又上不了网,目前的状况是外患内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曾少军表示,我国光伏企业目前面临外患内忧。所谓外患,就是美国提起的双反,最近欧盟也提起了反倾销的诉讼
所以国外卖不出去,国内又上不了网,目前的状况是外患内忧。内忧是国内的光伏企业本来想启动国内市场,但很多光伏企业投资之后,实际上电站运营的电量没法上网。
另外,从经济上采取措施,联系一些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表达反对的态度。面对着外患内忧,中国的光伏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技术,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样才是真正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保证。当然,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的提出,欧盟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所谓外患,就是美国提起的双反,最近欧盟也提起了反倾销的诉讼。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诉讼,曾少军认为,我们必须表达出中国政府和行业的声音,譬如组织国内的企业通过法律的途径积极应对反倾销的诉讼。四巨头呼吁,在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入45天倒计时之际,我国政府、行业、企业应当三位一体积极应对,制定反制措施。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针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共商对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曾少军表示,我国光伏企业目前面临外患内忧
以光伏为例,欧盟以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为优势。中国光伏产业推动了欧盟和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尤其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
该公司董事长海因里希特指出,采取开征惩罚性关税措施只会引发中方采取相同手段应对,他认为这是公然破坏自由竞争原则。针对这种伤人一百,自损八十的反倾销诉讼,欧洲诸多光伏企业的反对立场十分鲜明。
据消息人士透露,针对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日前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巨头入京,共商对策。美欧相继对华打响贸易战7月24日,德国企业solarworld等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此前,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输美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做出双反裁定。中国光伏一旦受到重创,产业链上的欧洲市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
受伤的不只是中国国际贸易战没有赢家。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欧盟创造了超过30万人就业机会。显然,光伏产业贸易战最终将导致多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德国贺利氏公司日前表态反对欧盟启动对华双反调查。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而中国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广、经济损害最大的贸易保护案。据了解,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早已形成了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属于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更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万人可能同时失业。
按照程序,欧盟将在45天(9月上旬)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已针对欧盟光伏反倾销作出回应称:欧盟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设限,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按照程序,欧盟将在45天(9月上旬)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此前,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输美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做出双反裁定。
德国贺利氏公司日前表态反对欧盟启动对华双反调查。针对这种伤人一百,自损八十的反倾销诉讼,欧洲诸多光伏企业的反对立场十分鲜明。